江南app体育网页版入口21世纪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到生命科学与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生命科学研究推向一个个高峰;人口与健康、粮食、医药、生物产业、生态环境、生物能源等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需求。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以建设能服务于国家需求、能适应于学科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为使命,在中科院、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各级领导和科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整合不同方向的科技信息要素,加快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转变,搭建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在情报服务、文献服务、科技期刊出版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优质信息服务产品不断涌现,有些产品在我国科技信息服务行业中已具有引领作用。
2002年6月,中科院为支撑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创新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率先对原中科院五大文献情报中心之一的中科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进行改革,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学术期刊、档案、网络、挂靠学会等不同信息服务单元整合,组建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为满足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对信息支撑的需求,信息中心围绕国家战略,聚焦学科前沿,转变服务理念,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基于网络的知识服务体系,探索和创新现代信息服务的内容、模式与产品,打造了一批知识服务品牌。
在积极承担国家、中科院和地方科技项目方面,自2003年以来已累计争取项目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中科院项目19项;在信息服务方面,完成了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涌现了以杨棫、沈东婧等为领军人物的一流文献服务品牌;在情报服务方面,建立了“战略情报学科情报竞争情报”的服务链,产出了一批优秀的情报产品,其中“SARS信息网”被列入国际图联创新案例,涌现了以江洪波、熊燕、徐萍、陈大明等为代表的优秀情报专家;在科技信息中介服务方面,已跻身我国四大科技查新机构之一,开展了科技查新、专利申请、重大项目后评估和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培养了专利代理人,打造了以洪宪华、安勇、王琨、刘剑、泮淑梅等为核心的优秀团队;在知识挖掘方面,引进了具有海外学术经历的陈恒博士,加快了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的改革和创新,CBA即将腾飞;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从Cell引进了李党生博士,加快了以Cell Research为旗帜的我国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品牌的打造,涌现了张爱兰、程磊、华、寿彩华、周兆康、黄健秋、魏彬、侯向宇等为代表的我国科技期刊优秀骨干;在人才培养方面,是我国首个生物情报学硕士培养单位和我国首个学术期刊博士后流动点。
知识创新锻炼、培养和造就了信息中心一大批知识服务与研究人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良好的人才队伍结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从2002年整合初期时的12%提升到41%,本科以上学历从47%提升到88%,40岁以下中青年职工已占到65%,有1人次入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和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有2人次入选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在改革和创新中,信息中心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会员单位、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理事长单位、长三角城市图书馆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上海市期刊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市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信息中心认真落实院长“三个满意让全院科研人员满意、让全院研究生满意江南官网app下载、让全国科技工作者满意”的工作要求,积极投入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的改革,七年磨砺,实现信息服务能级的跃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服务国家需求方面,有17篇专题报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所采用,其中多篇报告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作了批示。
在服务国家抗灾防灾和公共事件应急方面,急国家之所急,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情报队伍,在SARS、汶川地震、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三鹿奶粉事件等特殊时期,在应对人口健康危机、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等方面及时提供了情报服务,完成了5篇国务院办公厅专题报告约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甲型H1N1流感信息网站,得到了卫生部、中科院及上海市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在服务科技发展方面,参与了中科院《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研究系列报告中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造生命”、“生物质资源领域”、“人口健康领域”、“高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等4个路线图的撰写和信息支撑工作。
在服务各级管理部门决策方面江南官网app下载,参加了中科院、中科院上海分院等组织的“中国科学院发展态势国际对比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发展态势分析”、“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学科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分析”、“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学院”等多个系列的战略情报研究。
在服务学科前沿方面,承担了国家“863”情报专题项目“生物医药信息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中国科协《生物学学科进展研究及发展报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甲型H1N1流感战略情报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工业生物技术战略研究与知识环境建设”等一批国家、中科院的重点学科情报项目;以及“上海重点研发领域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生物能源产业政策研究”、“重大疾病专题文献知识服务系统”、“禽流感科学数据与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CBA中国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信息整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重大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专题知识库的构建与信息挖掘整合技术的应用”等一批地方重点学科情报项目。
产出优秀的情报产品方面,负责了《2006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7年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8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7~2008生物学与学科发展报告》,《2009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生物医药发展战略系列报告》等6本学科发展报告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出版《生命科学研究快报》、《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生命科学专辑》、《工业生物技术发展动态》、《咨询动态》、《行业行情平台生命科学快报》、《国外科技发展动态跟踪研究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生物技术科技发展快讯》、《中医药信息监测快报》、《抗体研究快报》等11种学科情报快报。
自2002年起,信息中心主动适应信息环境与科研人员获取信息行为的改变,重点建设电子资源,不断调整馆藏印本资源与电子数据品种和比例,营造基于网络的知识服务环境。信息中心完成了传统文献服务的转型,95%以上文献需求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开放到每个科研人员的桌面,信息中心以现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手段为本,加快了传统阅览室现代化功能的改造,开辟了STUDY ROOM、科学家俱乐部等形式新颖的用户互动交流区域,如今走进新辟的STUDY ROOM已看不到一排排密集的书架,却可以通过网络环境汇聚最新的科技信息,触及着更广阔的知识天地。
同时,信息中心大力推进基于网络的文献推送服务,文献传递2个工作日内准时完成请求率均高于99%,连续5年位列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第1名,服务量连续5年列各分馆、所级馆第1名,受到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表彰。
信息中心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启动了馆藏古籍的普查、鉴别、保护与数字化工程,已发掘馆藏古籍4503种计104213册(件),其中善本古籍1066种计10036册(件),有4种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种珍贵古籍入选《上海地区珍贵古籍名录》。信息中心被授予了“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参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医古籍知识库”项目和国家科技部“350种中医古籍数字化和整理”项目。
为更好地贴近科研、服务科研,信息中心以学科为导向,建立了“文献资源采购科研专家和文献专家咨询会”制度,发挥科学家对文献资源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了按“公共平台”和“主要领域”两个层面统筹文献源建设的原则,建立了具有生命科学特色并兼具其他学科的馆藏体系,基本满足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服务需求。2009年,信息中心被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评为各所信息资源能力保障的第一名。
信息中心深入科研课题,在国内提出嵌入式知识服务模式和做科学家信息官的理念,开展了空间生物学、抗体、糖尿病、生物能源、禽流感、细胞库等专题的学科知识服务,及时跟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和跟踪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定制和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一揽子文献情报服务项目,并与科研专项结合建立了“生命科学学科门户”、“流感信息服务平台”、“工业生物技术信息网”、“中国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空间生命科学与技术信息门户”、“抗体文献服务平台”等多个学科知识库,得到了科学家的一致肯定。
Cell Research是我国生物学领域国际影响最高的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其影响因予从1.939、2.161,到突破3.4,2008年达到4.217,2009年达到4.535,7年间Cell Research的SCI影响因子稳步提升,连续4年位居我国入选SCI科技期刊之首,并进入了SCI国际同领域核心期刊的前30%,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以Cell Research为代表,信息中心集聚了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11种科技期刊,获得过各类国家级期刊奖项或重点资助25项次,其中3种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3种期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资助、5种期刊获中国科协基金资助、5种期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6种期刊在中科院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上有名、3种期刊获中信所发布的“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彰显我国生物学科技期刊领军集群雏形。
借船出海,通过期刊国际合作,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国外大刊先进办刊经验和运行方式,办成中国的国际期刊。秉承这样一种理念,该中心的5种英文刊已进入了国际期刊出版阵营, Cell Research成为了NPG(自然出版集团)在亚洲地区的第一本合作的旗舰期刊,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与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Neuroscience Bulletin与Springer进行了国际出版合作。国际合作长足地提升了该中心的办刊水平和期刊影响力,发表的多篇我国科学家的高水平原创论文被Nature(《自然》)、Cell(《细胞》)、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等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和Reuters(路透社)、BBC(英国广播电台)、TIMES(《》)、AFP(法新社)、UPI(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 News(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等世界主要媒体以各种形式进行了介绍或评论,成为展示我国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的一个窗口。这一系列的实践为打造我国一流的生命科学期刊出版机构打下了基础。
从提出“开放、合作、服务、创新”的全新发展理念到形成“以科研为导向”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模式到确立“信息情报知识产业”四个跨越的发展战略,从转变机制体制到转变信息服务模式,从各信息单元简单的物理位置整合到资源与服务集成,信息中心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凝练目标,明确战略,集成能力,引领发展,重点保障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需求,同时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贴近企业,服务研发,已在院内外树立了“科技查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后评估”、“专利信息服务”、“院士论坛”等一系列优秀的信息服务品牌。
信息中心以科技查新为核心打造一流的科技中介服务,2007年开始查新课题已逾4000个,列入我国四个大型科技查新机构之一,以良好的服务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信息中心在我国有科技查新需求的地区先后设立了查新分中心,将这一优质信息服务品牌辐射到全国范围内的11个科研院所江南官网app下载、大学和科技园区,形成了一个能覆盖上海并延伸至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服务布局。与此同时,信息中心积极拓展科技中介业务,参加了首批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后评估工作,已累计为60项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后评审提供技术报告。
信息中心与国内外文献情报机构、大学广泛合作,加强与上海图书馆的合作,强强联手,拓展信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服务范围遍及了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信息中心作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首批加盟服务单位之一,年均接受文献请求量和服务满足率均居各加盟单位之首,两次获上海市科委颁发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先进单位”,4人次获“管理先进个人”和“服务先进个人”。除此以外,信息中心在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中科院生物口文献情报网、中科院上海地区文献情报协作网、长三角地区城市图书馆联盟、上海中心图书馆工程等多个文献共享平台、湖州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信息中心不断扩大信息服务的品种,将优质信息服务品牌延伸到科技企业,成为了企业值得信赖的信息顾问。由于信息中心优质的服务品牌,一些国际知名跨国企业慕名而来,要求提供信息外包服务。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比利时优时比制药公司医学部相继成为了信息中心的信息外包服务对象,向他们提供医药研发信息检索、定题咨询、全文服务、药物不良反应信息检测等一揽子信息服务。
在知识产权和专利服务方面,信息中心还为上海高新技术投资管理的“科技顾问企业”提供专项信息服务;开展了和专利信息相关服务从业资质及服务规范的研究,进行了专利监测、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和专利技术应用和转化的价值评估方面的工作,累计完成了有关专利的查新检索4000余项,有力地支持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需求。
在发挥中科院的科普功能方面,信息中心为市民追随科技共同进步架了起一座桥梁。信息中心与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共建了上海市第一个“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与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共建了本市第一个“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与上海图书馆合作开设了“院士论坛”、“国际科学家讲坛”、“知识与健康讲座” ,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共同组建了国内首个“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高血压健康教育(上海)中心”等,在上海市民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得到了科技界和广大市民的欢迎和认可。
在中国科学院迎来建院60周年之际,信息中心将继续贯彻中科院领导要求,服务于国家需求、服务于科研创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继续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迎接新技术对知识服务的挑战,抓住国家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新机遇,敢于改革,勇于创新,谋求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向最终建设成为国内重要、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信息机构而不懈努力。
《科学时报》 (2009-10-16 A7 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系列报道)